相关公开课信息 | |||||||||||||||||||||||||||||||||||||||||||||||||||||||||||||||||||||||||||||||||||||||||||||||
|
|||||||||||||||||||||||||||||||||||||||||||||||||||||||||||||||||||||||||||||||||||||||||||||||
微课题研究情况 | |||||||||||||||||||||||||||||||||||||||||||||||||||||||||||||||||||||||||||||||||||||||||||||||
参与人员 | |||||||||||||||||||||||||||||||||||||||||||||||||||||||||||||||||||||||||||||||||||||||||||||||
课题背景 |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 ||||||||||||||||||||||||||||||||||||||||||||||||||||||||||||||||||||||||||||||||||||||||||||||
研究目标 | 1.掌握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2.了解推动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措施 | ||||||||||||||||||||||||||||||||||||||||||||||||||||||||||||||||||||||||||||||||||||||||||||||
研究内容 | |||||||||||||||||||||||||||||||||||||||||||||||||||||||||||||||||||||||||||||||||||||||||||||||
研究对象 | 高三选修地理的学生 | ||||||||||||||||||||||||||||||||||||||||||||||||||||||||||||||||||||||||||||||||||||||||||||||
研究方法 | |||||||||||||||||||||||||||||||||||||||||||||||||||||||||||||||||||||||||||||||||||||||||||||||
过程与步骤 | |||||||||||||||||||||||||||||||||||||||||||||||||||||||||||||||||||||||||||||||||||||||||||||||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 【高考目标导航】
【基础知识梳理】 一.城市化 1.城市化概念:人口向 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 ,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城市化标志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 、 产业逐渐转移 (3)城市 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1)推力因素:①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 ;②农村 低,社会服务短缺; ③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 。 (2)拉力因素:①城市 机会多;②城市 保障制度高;③文化设施 ; ④城市交通 。 4.城市化的意义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 ,能够带动区域 ;城市化不仅带来了 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 以后。 世界城市化进程曲线:随时间的变化可用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表示。 即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 阶段、 成熟阶段。如下表所示: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1) 的减少: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改变了生物原有的栖息环境,使部分生物因生存环境的改变二灭绝霍减少。 (2) 的下降:城市产生大量的生产、生活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堆弃于土地之上,污染了土地,使城市土地质量下降。 (3)对 的影响:城市中工业企业,住宅、交通干线的建设,以及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的水循环,影响了各种水体的再分配,也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4)对 的影响:城市工业各种气体的排放和各项建设改变着太阳辐射强度和地面的热容量,导致气温的变化,产生城市“热岛”现象,也使城市中降水发生变化,以及日照、风等。
城市化
环境污染
改善环境
兴建水利
绿地环境
噪声污染
垃圾污染
水污染
大气污染
平整土地
环境良性发展减轻环境压力
【要点透析】 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例题】读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完成(1)、(2)题。
(1).按城市发展过程,上述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 A.a—c—d—b B.a—d—b—c C.c—d—b—a D.d—b—c—a (2).该城市在图示的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B.城市交通拥挤现象得到缓解 C.商业中心多分布在城区边缘 D.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二、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城市环境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污染、 污染、 污染、 污染等。
【例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使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的“多岛效应”,即“热岛”“湿岛”“干岛”“雨岛”“混浊岛”……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
(1)图中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_;在这种午后气温现象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讨论中,一高中生提出可在郊区增加生态林面积,来改善市区绿地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你认为此做法能否起到效果,并简要说明依据。
(3)试解释城市称为“混浊岛”的原因。
(4)根据图文材料,选择“多岛效应”中的某一项作为主题词,就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并补充完成基本研究思路。
【高考真题感悟】 (2011·广东文综·T3·4分)1.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空间扩张速度 (2011·江苏地理·T21~22·双选·6分)图11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疏浚河道 C.加强道路建设 D.完善排水系统 (2010·江苏·T15~16·4分)图9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6.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A.乙城市圈70年代 B.乙城市圈80年代 C.甲城市90年代 D.丙城市圈90年代 7.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乙城市圈 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 (2009·江苏高考)8.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图15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主要原因是 。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 (4分)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 ,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3分)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 , 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是 (4分)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3分)
【考点模拟演练】 一、 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区域城市化的三个发展阶段。据此完成1、2题。
1.由甲到丙,导致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市场因素 C.农业技术 D.交通运输 2.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的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城市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环境污染加剧 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中新社北京2010年10月3日电 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20年,中国市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数量将突破80个。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最新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指出,“十二五”时期,提升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是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据此完成3~5题。 3.最能体现中国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是( ) A.城市人口总数 B.城市数目总量 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D.城市用地规模 4.目前阻碍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是( ) A.社会发展水平 B.第三产业的发展 C.城乡分割和户籍制度 D.国家限制城市发展的政策 5.为保证城市健康发展,下列城市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限制喀什的发展规模,提高喀什区域竞争力 B.北京要大力发展卫星城 C.青岛要实行海水淡化,打造亲水城市 D.杭州要适度发展城市规模 下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据此回答6、7题。
6.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 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7.下列关于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属于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B.乙地区属于开发区驱动型的城市化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8.读我国某市1978~2008年30年间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图,发现该市的农村人口自1998年以来逐渐减少,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①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②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加大 ③城市交通条件便利 ④城市就业机会多 ⑤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浙江温州在改革开放30年中,私营企业大发展。“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和“走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乡村”是对温州30年间城市化的写照。据此回答9、10题。 9.温州城市化过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A.单个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B.郊区城市化 C.中小城市迅速发展 D.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10.温州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主要体现为( ) 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B.城市化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 C.城市化推动工业化 D.城市化超前了经济发展 下图为六城市边缘区植被生长期变化坐标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读图可知,六城市植被生长期所表示的共同分布规律是( ) ① 越靠近城区的地方,植被的生长期越长 ② 越靠近城区的地方,植被的生长期越短 ③ 越远离城区的地方,植被的生长期越长 ④ 越远离城区的地方,植被的生长期越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形成六城市植被生长期分布规律的原因,可能是( ) A.城市的雾岛效应 B.城市的科技效应 C.城市的热岛效应 D.城市的雨岛效应 二、非选择题 13.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都市圈是当前新城市区域规划的主要代表。是当前我国城市化发达地区的重要城镇空间组织形式之一。它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吸引辐射周边城市与区域,并促进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作,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以实施有效管理的区域。 材料二 图7示意长三角的“Z”字形发展带
材料三 江苏将在2020年之前新建5条过江通道,而杭州湾绍兴大桥、萧山大桥也正在规划之中。但长三角已经突破“Z”字,形成“网格化”。到“十一五”末,长三角将形成“一二三四”小时的交通圈。 (1)由材料可知都市圈是_______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2)这种以都市圈形式的发展比城市单独发展有何优势(从城市群的角度分析)?
(3)交通运输的发展对都市圈的发展有何意义?
14.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某地不同时间段城区范围变化及对应的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世界37个城市人均产值与人均小汽车里程
材料三 漫画《不堪重负》
(1)据材料一分析,甲乙两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在该地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城市内部地域功能分区最不明显的是_______阶段。 (2)漫画反映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___ _______,该问题在香港不太严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3)该地从阶段I到阶段Ⅲ,城市发展的显著特点有哪些?
|
|||||||||||||||||||||||||||||||||||||||||||||||||||||||||||||||||||||||||||||||||||||||||||||||
研究成果 | |||||||||||||||||||||||||||||||||||||||||||||||||||||||||||||||||||||||||||||||||||||||||||||||
|
|||||||||||||||||||||||||||||||||||||||||||||||||||||||||||||||||||||||||||||||||||||||||||||||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