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公开课安排>> 公开课教案
2016年秋学期历史王泽萍老师第十三周公开课安排
班级 星期 节次 上课内容
 高一(7)班  2  第3 节  国共十年对峙
教案与课件

《国共十年对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内容标准:通过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土地革命和长征等基本史实的学习,探究中国革命由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向“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转变的历史必然性;认识长征后,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影响;明确土地革命时期正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向民族革命转变的历史时期。 

2、识记层次: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长征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3、理解层次:南昌起义的意义;土地革命的背景、内容及作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长征的伟大意义。 

4、运用层次:探究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和实践。 

能力目标:通过对具体史料(历史文献资料、历史图片)的分析,使学生在阅读、分析、比较中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让学生掌握自主性与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树立合作学习的意识,并能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价值观目标:本课涉及到的三个内容: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和红军的长征,都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但鉴于高中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具备相应的学习体验,所以我在选择教学重点时,大胆地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定为本课所要完成的德育目标,这样做,一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视野,二避免重复,让学生产生“德育疲劳”。

教学重点】: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 

教学难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和实践、遵义会议 

教学方式】:1. 小组合作探究法 2.问题法 3. 谈话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图片、历史歌曲、材料及地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长征》主题歌;《十送红军》。通过听这首歌,我们可以追寻革命者的足迹,重温革命者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讲授新课部分:(让学生观看建国60周年大阅兵,请大家谈谈看后的感受?小组讨论:我们何时有自己的军队?)

1.南昌起义 

【提问】上节课,我们知道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那么中国共产党应该从大革命的失败中吸取哪些教训? (让学生看课本第70页,老师适当提示:共产党有没有军队?领导权在谁手上?) 大革命失败的教训:(1)没有自己的武装 2)没有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提问】那时中国共产党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武装起义、建立军队) 

【提问】中国共产党最后决定首先在哪里进行武装起义呢?为什么? (学生看课本,回答问题) 

1)、背景:由学生阅读课文、归纳:

①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认为应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以革命的武装力量反抗反革命的武装力量。

2)、经过 :(教师简述:) 南昌首义成功、南下广东受挫、兵分两路转移。

3)、意义:提问:“南昌起义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总结)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确定革命方针) 

【提问】阅读课本,思考一下:八七会议又是如何纠正大革命中的错误并指明革命的方向?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1、纠正右倾错误2、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革命根据地建立 

【叙述】1927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但是结果是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受挫了,失败了) 

【小组合作探究】南昌起义成功后,按预定计划南下广州,遭到敌人封堵,损失严重。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受挫。中共既然已经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为什么还是连遭失败呢?中国共产党应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原因:学习苏联革命的经验,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情。 

问题解决: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分析当时的形势,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湘赣边农村进军。他带领队伍到达了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设计目的: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来源。)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本课难点) 

【小组合作探究】毛泽东在什么情况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一思想包括哪些基本内涵?应如何理解?a毛泽东鉴于以城市为中心开展武装斗争一再失败的教训;中国国情和革命的需要。

b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土地革命——核心内容(2)根据地建设——经济保证(3)武装斗争——军事保证。以示意图的方式展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三个主要内容的关系,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师总结:“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有机的统一体。   

c影响:(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思想对各地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武装发展和壮大的作用,最后得出:“工农武装割据”促成了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十几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图片展示】毛泽东书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提问】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充分说明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正确。那么“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1.全国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根据地2、粉碎敌人四次“围剿”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提问】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毛泽东为毛主席的呢? 

【叙述】1931年,中华苏维埃在江西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决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大会主持人任弼时在会上第一次称呼毛泽东为“毛主席”。从此,人们开始称毛泽东为毛主席了。

3. 红军长征 

【提问】如果请你当“重走长征路”旅游路线的导游,你认为哪些地点是应该去的?为什么?(小组合作探究,通过玩接龙游戏,看哪一组回答的又快又准)(学生回答: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等) 

【多媒体动画演示】教师推出长征路线图(用多媒体动画演示) 

【叙述】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高度灵活运动战的典范;巧渡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使敌人只能望江兴叹;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展现了我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血染沙场的大无畏品质;爬雪山、过草地向世人昭示红军钢铁战士向大自然和生命极限挑战的勇气和信念„„ (设计目的:通过玩接龙游戏、竞赛抢答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更好地思考问题,感受长征的艰辛,了解长征的过程) 

【提问】为什么红军要历尽艰辛,走这条困难重重的长征路呢?(学生结合课本回答,老师分析总结)  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根本原因-----“左倾”错误 (设计目的:理解长征的原因) 

【提问】(回到“重走长征路”)的地点,你觉得还要特别推荐哪个地方是值得去的?为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回答:遵义,围绕遵义会议展开,介绍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思考】为什么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思路引领:首先分析“事实上”的含义;其次引导学生概括遵义会议之前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遭到抛弃、毛泽东本人被撤消了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的内容;再次引导学生分析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和毛泽东本人在中共中央中的地位变化;最后引导学生分析遵义会议之后政治局常委的分工和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在当时的实际作用。)(设计目的:理解遵义会议开展的重要性,掌握基本内容,理解其重要的意义) 

【提问】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由此而锻造出的伟大的长征精神光芒永存。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叫“长征精神”?它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学生可以小组内交流,然后回答问题,教师充分肯定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 

①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 ②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 ③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 ④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而长征精神所包含的大无畏气概和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正是对井冈山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和弘扬。 

(设计目的:组织学生从不同角度讨论“长征精神”的内涵,弘扬长征精神) 

【小结】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共在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开创重新聚集革命力量、独立领导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由于 “左”倾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红军的长征,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

版权所有常州市金坛区第四中学 地址: 常州市金坛区西城路11号 联系方式:0519-82851407

技术支持:伟兵程序 QQ:2995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