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学期化学徐祥凤老师第十六周公开课安排
班级 | 星期 | 节次 | 上课内容 | ||||||||||||||||||||||||||||||||||||||||||||||||||||||||||||||||||||||||
高一(6)班 | 5 | 第1 节 | 元素周期律 | ||||||||||||||||||||||||||||||||||||||||||||||||||||||||||||||||||||||||
教案与课件 | |||||||||||||||||||||||||||||||||||||||||||||||||||||||||||||||||||||||||||
5.1.1 元素周期律 学习目标: 1、能依据原子结构特征分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2、认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其本质原因。 3、能从物质变化的实验事实和有关数据中提取证据。 4、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旧知复习: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排满K层(2个)排L层,排满L层(8个)排M层;最外层最多排布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最多排2个) 2、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新知讲解]一、原子序数 1、概念:按照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依次编号,这种编号叫作原子序数。 2、规律:元素的原子序数在数值上= 。 原子序数= = = [新知讲解]二、元素周期律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14图5-1最外层电子排布规律,填写下表
(一)原子结构 1、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 变化。 『交流讨论课本p115』学生分析表5-1:3-9号元素与11-17号元素的原子半径 2、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 变化 规律:(1)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时,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 (二)元素性质 『交流讨论课本p116』学生分析表5-2:1-18号元素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
1、元素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现 变化 规律:①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特例:O、F及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②元素的最低化合价= (特例:金属无负价) ③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8 『方法导引课本p117』判断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 1、元素金属性越强:(1)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2)单质越容易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2、元素非金属性越强:(1)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 (2)与氢气反应越容易 (3)氢态氢化物越稳定4)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基础实验课本p117』钠、镁、铝性质的递变
书写上述化学方程式:
结论:钠、镁、铝的金属性依次 。 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原因:从钠到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 ,原子半径依次 (稀有气体除外),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逐渐 ,所以,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2、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1)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交流讨论课本p118』学生分析表5-4:硅、磷、硫、氯的气态氢化物 结论:Si、P、S、Cl的非金属性依次 。 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原因:从Si、P、S到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 ,原子半径依次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 ,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 ,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观察思考课本p118』学生分析表5-5:11-17号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结论(1)11-17号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逐渐 ,酸性逐渐 ; 随核电荷数增加,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结论(2)Al(OH)3是 氢氧化物。 从原子结构上分析原因: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随着核电荷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 (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逐渐 ,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 ,得电子能力逐渐 ,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板书:3、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讲解: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均呈现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提示他元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课堂小结:
本节课在学习了原子的发展和原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总结出元素周期律。并使学生认识到“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为下节内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