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学期政治王叶老师第十四周公开课安排
班级 | 星期 | 节次 | 上课内容 |
高三(10)班 | 2 | 第1 节 | 时政:教育双减政策 |
教案与课件 | |||
【热点背景】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工作原则。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减轻家长负担;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强化政府统筹,落实部门职责,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坚持统筹推进、稳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有关规定,对重点难点问题先行试点,积极推广典型经验,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 3.工作目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二、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4.健全作业管理机制。 5.分类明确作业总量。 6.提高作业设计质量。 7.加强作业完成指导。 8.科学利用课余时间。 三、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9.保证课后服务时间。 10.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11.拓展课后服务渠道。 12.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 四、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13.坚持从严审批机构。 14.规范培训服务行为。 15.强化常态运营监管。 五、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16.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7.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8.深化高中招生改革。 19.纳入质量评价体系。 六、强化配套治理,提升支撑保障能力 20.保障学校课后服务条件。 21.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 22.做好培训广告管控。 七、扎实做好试点探索,确保治理工作稳妥推进 23.明确试点工作要求。 24.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 25.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 26.强化培训收费监管。 八、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 27.全面系统做好部署。 28.明确部门工作责任。 29.联合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30.强化督促检查和宣传引导。 【热点解读】 【经济视角命题预测】 1.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知识,分析校外培训机构产生乱象的原因?结合“双减”政策谈谈对培训机构和消费者有何启示? (1)原因: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培训机构为了自身不正当利益采取的行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够健全。 (2)启示: ①培训机构,应当遵守公平竞争和依法经营的规则,反对不正当竞争;应当诚信经营,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积极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找准行业定位。 ②消费者要理性看待培训机构广告,不能盲目跟风;增强法律意识,增强合同和证据意识,依法维权。 2.校外培训,诚信是“金”。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如何维护校外培训机构市场秩序。 ①完善市场规则: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凡不符合市场准入制度的培训机构,均不允许进入市场。 ②社会信用制度建设: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够在市场上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校外培训机构是否减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③行为约束:经济活动参与者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要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条件。校外培训机构如果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不仅不会真正取得成功,违法者还要受到法律制裁。只有自觉增强诚信意识,才能赢得信任、赢得市场,助推行业健康发展。 【政治视角命题预测】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政府部门严格规范校外培训的依据和意义。 依据:①坚持党的领导,治理校外培训乱象的客观现实需要。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要求。 ③组织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发展教育、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是法律规定的政府的基本职能。 意义:①通过整治和规范,净化了校外培训行业生态; ②更好保障了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③增强政府工作的公信力,树立了政府的权威。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各地政府部门出台“双减政策”实施细则的必要性。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②是政府切实履行组织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职能的要求。 ③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政府要依法行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 ④是坚持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要求。 3.谈谈政府在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过程中该有怎样的责任和担当。 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坚持依法行政,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4.有人认为,有效遏制校外培训机构乱象靠的是全托型政府切实履行职能。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①“全托型政府”不仅会使公共利益受损,还会增加政府治理的难度和成本,所以,政府不能包办一切,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对校外培训机构乱象整治需要发挥党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③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或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得到有效遏制需要政府切实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管和惩治;还需要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 ④公民应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得到有效遏制,还需要学校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家长提高素养,支持政府工作,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 5.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知识,说明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在落实“双减”政策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①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作业负担较重、校外培训过热等突出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印发“双减”政策。 ②国务院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双减”政策,切实履行促进社会发展的国家职能,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③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关,依法行使监督权,积极组建调研组,对部分省市师德师风建设和“双减”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④人民政协作为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组织召开同类提案办理集中协商会,围绕“落实双减政策,规范校外培训”主题进行协商议政,切实履行政治协调、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 【哲学视角命题预测】 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如何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推进“双减”工作落实必须符合各地实际情况,平稳有序展开。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实,关键是转变教育理念,必须坚持“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导向。 2.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阐明为什么实施“双减”政策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实施“双减”政策是为了改变不良的教育评价导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双减”政策有利于促进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双减”政策,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人们对于“双减”现象会有不同的态度。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②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不同的实践使得人们对于“双减”现象会有不同的态度。 ③认识受到不同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等条件的限制。人们的立场不同,利益出发点不同,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双减”现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④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义务教育减负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复杂性影响了人们对其性质和作用的认识,所以人们会有不同的态度。 4.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双减”政策的出台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面对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双减”政策势在必行;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认识的变化,从而推动了“双减”政策的出台。(若答实践有社会历史性可酌情赋分)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双减政策的出台是时代的变化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5.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双减”政策是如何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 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具有阶段性的特征,需要遵循其内在成长规律。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双减”政策尊重了教育发展规律,遵循了学生群体发展规律,做到了按客观规律办事。 ③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双减”政策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6.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家长、学校、社会各方应如何通过“大合唱”来协同做好“双减”工作。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长期以来,过重的教育负担不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必须发挥好家庭、学校、社会各方的协同作用才能做好“双减”工作。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只有发挥好家庭、学校、社会各方的协同作用,才能进一步推动形成“学校放学、社区开学”的良好格局。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双减”政策之下,将三个圆进一步明晰、扩展、交融,取得预期效果。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同时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落实“双减”政策,需要将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资源力量充分利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取得最佳效果。 7.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双减”政策制定及相关要求的哲学依据。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党中央承认并直面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制定并印发“双减”政策,解决突出问题。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基于近年来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作业负担较重、校外培训过热等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因症施策,要求分类明确作业总量,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等,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党中央从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着手以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做到了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了主要矛盾。
8.运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分析“双减”新政产生的影响。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这要求我们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双减”新政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减少了家长的经济压力,此政策效果总体是积极的,这是主流;但“双减”新政也增加了家长管理的负担和培训机构的转型压力等,这些是支流。 9.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实施“双减”政策改革的依据?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为进一步解决育人、为国育才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改革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科学选拔各类人才、维护社会公平;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实施“双减”政策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可用改革的性质和根本目的)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施“双减”政策,必须优化课内外教育结构,在满足学生教育需求侧上下功夫。 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实施“双减”政策,是对教育规律的回归。 ⑤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实施“双减”政策改革有利于遵循教育规律,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0.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阐述新时代推进“双减政策”的原因。 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双减政策”是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需要。 ②自觉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双减政策”遵循了教育发展的规律。 ③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双减政策”坚守了人民立场,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